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可以找到很多原因,其中之一便是邪教组织非常善于“变异”。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很强,绝不会消极被动坐以待毙,而是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掩饰、伪装、改头换面,竭力逃避打击,为苟延残喘赢得生存空间。
1
传承方式的变异

八卦教兼有师徒辈分传承和家族传承两种方式。
其实,历史上的邪教组织,无论是家族传承还是师徒传承,大大小小的头目都把传教作为一种“生意”来做,都是为了捍卫其既得利益。
2
发展模式的变异
如果说创教者通过个人魅力和人格吸引力创立和发展了一个庞大的实力雄厚的邪教组织,那么他死后,继任者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分裂就不可避免了。即使是教主活着的时候,也会因为财富的分配不公,发生内讧,另立山头。
如嘉道年间的一炷香教,除了山东历城县孙大凤所传一支是康熙年间山东商河县人董四海所传一炷香教之嫡传外,其他几支,山东城武县人姜明所传好话教、直隶南宫县王金玉所传离卦教、直隶广平府邯郸人冯大坤所传如意教,皆为分裂而成。
由于创教和传教是实现快速发财致富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所以历史上有许多人仿照先前存在的或正在秘密流传的教门组织形式而模仿创教。
如雍正十年,直隶赵州府隆平县的李思义,就以治疗疾病为名,传习“儒理教”。他自幼读书,因“不得上进”而学习医书。后因病人甚少,贫苦难度,遂创立“儒理教”,借此骗人钱财。
不断变化花样,通过改变名称,一教多名或多教一名,在邪教发展史上也屡见不鲜,这种发展方式和模式是一些邪教组织为求自保的必然选择。
3
隐身形式的变异
如明代吕尼所创立的西大乘教,只接受皇宫里的公主、嫔妃、太监、宫女及各级官员的朝廷命妇入教,在皇家功德院——顺天保明寺即皇姑寺的掩护下活动。传播虽不广,却得以长期安然存在。
当然,更多的邪教还是隐身于宗教信仰、民间信仰之中。
白莲教以佛教信仰的面目出现,弘阳教以道教信仰的面目出现,同善社、道德学社则以传播儒家文化的面目出现,盗用基督教名义的邪教更是比比皆是。
4
人员组成的变异
当其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寻找保护伞,逃避政府的打击,其教首便开始拉拢上层人士入教,攀附权贵。
例如闻香教教主王森在京城“结外戚中官,行教自如”。天理教大肆拉拢宫中太监入教,以致发生天理教徒一度攻入紫禁城,欲行刺皇上,差点“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而当代邪教组织则更注重拉拢文化精英、经济精英人士入教。如在北美法L大法修炼者中,不乏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学位的信徒。华藏宗门教首吴泽衡为了聚敛钱财,更是大力发展大批富商为其弟子,并在深圳专门成立了“华藏企业家联谊会”。
5
活动行为的变异
可以说,医术或巫医是邪教拉拢信徒的核心手段,在整个邪教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邪教头目每到一个地方传教发展信徒,最便捷的就是给当地的民众免费治病,民众病痛减轻或痊愈后,自然会对其感恩戴德,传教者再借机对其进行拉拢。
到了民国时期,各色会道门纷纷以宗教团体、公益团体或慈善团体的名义公开活动,标榜纯粹的宗教信仰、或从事兴办义学、施诊、施粥、救助孤苦民众等公益和慈善活动。
当代邪教的行为方式更主要的还是以“强身健体”和“物质帮助”作为手段欺骗信徒。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比以往更多的关注养生、健身之类的问题,一些当代“功法类”邪教正是打着强身健体、传播气功的幌子招摇撞骗,扛着如何健康饮食等养生的大旗诱骗人们入教。
再加上中国老百姓的信仰并不是出于对其教义的理解和理性的价值判断,而是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熟悉民众心理的邪教头目便采用一些不甚高明的小恩小惠方法对其进行拉拢。
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新媒体编辑:苗苗 泰杰 荀超
新媒体监审:胡鹏 浩凯
监 制:王永锋
总 监 制:李晓玲



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新媒体编辑:苗苗 泰杰 荀超
新媒体监审:胡鹏 浩凯
监 制:王永锋
总 监 制:李晓玲